“要么卷死别人,要么被别人卷死,你选一个。”
社会太内卷,工作难找、升职难爬、创业难做,好像所有人都在拼了命往前冲,结果却是原地踏步。
可问题是,内卷真的是无解的吗?
其实不是。真正让人陷入困境的,从来不是竞争本身,而是我们用错了应对竞争的方式。
别再一味地“内卷”,是时候换个思路了——外卷思维,才是破局的关键。
一、什么是“内卷”?它为什么让人窒息?
内卷这个词,最早是用来形容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竞争状态。比如:
- 同一家公司里,大家都在加班,但效率没提升;
- 市场上一堆品牌打价格战,谁都没赚到钱;
- 产品越来越花哨,包装越来越夸张,但核心价值却没变。
这种竞争,没有赢家,只有消耗。
内卷的本质,是大家在一个维度里互相较劲,最后把整个行业拉低到一个更低的水平。
就像一群人挤在电梯里,明明大家都想往上走,可电梯不动,只能拼命踩别人肩膀,结果谁都上不去。
二、那什么是“外卷”?怎么靠它翻身?
“外卷”并不是要你去欺负别人,而是跳出原有的圈层和逻辑,从更高的维度去寻找突破口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:
-以前卖衣服,就是开门店、压库存、打折促销;
-现在有人直接做直播带货、达人种草、私域运营……
-不是在服装行业里“卷”,而是在渠道、内容、用户关系上“外卷”。
所以,外卷的本质,是突破原有框架,在更大的空间里找到新机会。
三、外卷思维,有三个关键层面
1. 空间层面的外卷:客户说了什么?你听到了吗?
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自己很懂用户,其实只是在重复过去的经验。
真正的外卷,是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,看看他们有没有提出新的问题、新的期待。
比如:
- 过去买咖啡是为了提神,现在更多人是为了“第三空间”;
- 过去买手机看配置,现在很多人看颜值、看社交标签;
- 过去买车为了代步,现在年轻人更在意智能体验和生活方式表达。
用户的需求变了,如果你还停留在原来的赛道里死磕,那就只能被别人甩开。
所以,多听听客户怎么说,你会发现很多“新痛点”,其实就是“新机会”。
2. 行业层面的外卷:为什么外行比你更容易出成绩?
你有没有发现,最近几年,很多行业里的黑马都不是传统从业者?
比如:
- 做教育的跨界做短视频火了;
- 做餐饮的突然玩起了私域社群;
- 做摄影的开始教别人做IP打造……
这些“外行”之所以能突围,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经验包袱。
他们不怕试错,不怕失败,反而更能打破行业的惯性思维。
他们不按你的规则玩,所以能赢。
当然,这不代表经验没用。相反,真正的高手,往往是“外行思维+内行经验”的结合体。
你可以找个懂行业的人当合伙人,但前提是你要敢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区,愿意向外看。
3. 渠道层面的外卷:卖出去,才是王道!
这个时代,已经不是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年代了。
哪怕你产品再好,服务再棒,如果没人知道,照样白搭。
现在最核心的能力,不是生产产品,而是把产品卖出去的能力。
看看现在的生意模式就知道了:
- 线下不行了,就转线上;
- 电商流量贵了,就做私域;
- 私域不够快,就搞直播;
- 直播不够精准,就做短视频种草;
- 短视频太卷,就开始做品牌自播……
这不是乱来,这是效率驱动下的渠道变革。
谁能更快触达用户,谁就能赢得市场。
所以,别再说“我不懂这些新东西”,时代不会等你慢慢学。你要做的,是快速行动,边干边学。
四、外卷思维的核心:跳出圈子,才能看到出路
很多人被困在内卷里,是因为他们始终在一个维度里打转。
- 薪资不高,就想着跳槽涨薪;
- 工作压力大,就抱怨老板不公;
- 创业遇到瓶颈,就怪市场不好。
但真正的外卷思维告诉你:
问题永远不能在原维度解决,答案永远藏在更高维的空间里。
你想升职加薪?光靠努力不一定够,得想想你能为公司创造哪些“不可替代的价值”。
你想创业赚钱?光靠低价打不过,得想想你能不能换个打法,比如内容营销、私域变现、跨界合作。
你想摆脱焦虑?光靠发牢骚没用,得学会接受现实、调整心态、主动出击。
五、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“应该”,只有“选择”
我们都听过一句话:“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容易二字。”
但我想补充一句:
成年人的世界,也没有“应该”,只有“选择”。
你可以选择继续在内卷中挣扎,也可以选择用外卷思维破局。
你可以选择抱怨环境、埋怨平台、责怪运气,也可以选择放下情绪,先接受现实,再想办法突围。
真正的强者,不是没情绪,而是懂得控制情绪;不是没抱怨,而是知道抱怨没用。
六、写在最后:别怕卷,怕的是你只会卷
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停止竞争,但我们可以改变参与竞争的方式。
与其在内卷中耗死,不如在外卷中重生。
记住:
- 内卷是被动的消耗;
- 外卷是主动的进化。